本文目录
每到新年,我都会冒出一堆新年计划,好不容易从中筛选一个出来作为年度目标,比如今年我要读100本书!往往不到三个月便放弃了目标。等到第二年,我又定了个新年目标,每个月读一本好书然后写读书笔记!没过多久,因为加班、冒出新计划,计划又一次泡汤。
我们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可是定下目标之后往往没多久就偏离了航向,有时甚至连偏离航向都不知道,反而离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远。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实现目标,有什么方法能保持正确的航向朝着学习目标进步?
元认知称为学习背后的学习,相当于「学习」这场战斗的最高指挥官,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关键在于指挥官发出的指令有没有效果。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要给指挥官的工作台摆上一套工具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随手可取的元认知工具。
双环学习
第一个元认知工具是行动科学创始人阿吉里斯的「双环学习」。在阿吉里斯看来,很多人把学习得定义过于狭窄——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因此人们只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如果想使学习持之以恒,避免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方式不当带来的更多问题,你应该内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阿吉里斯创造了两个新词区别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方式:单环学习(Single Loop)和双环学习(Double Loop)。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调温器在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自动供热,这就是单环学习。而如果调温器提出疑问「为什么是20摄氏度,有没有更经济的设置方法?」,这就是在进行双环学习。
当行动结果和预期目标一致,或者通过调整行动来达成目标时,就发生了单环学习,单环学习只有一个回路:在保持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策略,以达到预期结果,例如加班、临时改变学习目标、降低学习要求等。相反当发生不匹配时,首先检查和改变控制变量,然后才是改变行动,就发生双环学习。双环学习有两个反馈回路:第一个是对控制变量进行反思、检验并进行调整,第二个是在新控制变量基础上改变行动策略,例如减少同时学习的领域数量、改变作息习惯。
比如你的新年目标是每周写一篇文章来锻炼思维和写作能力,其中一个变量就是总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你做这件事,有的说你写的内容太空洞,毫无自己的见解,有的说你不务正业,有的建议你去做其他更能锻炼思维的事情,如果你更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成长,那么你很快就会怀疑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放弃最初的决定,转向其他的学习行动。这个时候你的目标已经被侵蚀,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坚信写得再烂,只要坚持都会有成长,然后每次改进一点点,最后就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坚持到底。
识别进步极限
许多为了实现美好良好而匆匆作出的努力,在情况有所改善之后常常会遇到进步极限。减肥者依照一份突击减肥食谱进行减肥,开始时减掉了几斤体重,但随后就让他没了兴致;为了解决临时大量紧急deadline的工作压力,我们可能会加班工作,然而,超常的压力和疲惫渐渐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反而把加班加点努力的成果给抵消掉了。
大多数人遇到进步停滞的情况时,往往还在试图使劲儿推动自己:假如你无法打破坏习惯,你就倾向于更勤奋地监督自己的行为;假如你的人际关系有了问题,你就会花更多时间或更努力地尝试改善关系;假如是新产品开发速度降低了,你就启动新的产品开发计划,来弥补那些已经陷入困境的开发计划,或者更使劲儿地推动变革计划。可是,仅靠减肥食谱也许不可能实现你的减肥目标——你需要加快新陈代谢,这可能要求你参加有氧运动。保持爱情与伴侣关系,要求你放弃「完美伴侣」的理想——这种隐性的理想。
用「双环学习」的思路分析,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辨别并改变限制你改变的变量,这可能要求你采取自己未曾想到的措施,作出自己未曾考虑过的选择。首先,辨认出什么变得更好了,又是什么行动环节带来了改进?然而无论怎样,总有一个限制因素存在,它往往是一个隐性目标、一个难以识别的假设,或是一种规则标准。第二步是去认清这个限制性因素和它所带来的负反馈。是哪种「减缓行动」或者阻力开始介入,使情况不再继续改善了呢?
进步极限模式还有另一个启示:限制作用总会存在的。一种限制因素被排除或削弱了,增长就又回来了,但新的限制因素还会出现。老练的学习者总是关注着下一组限制因素,努力去理解其性质,思考如何去对付它。
慢学习深思考
马克·吐温说,如果一只猫曾经从热炉上方跳过,烫了一下,那么它绝不会再从热炉上方跳过——这挺好,可是它也绝不会再从冷炉上方跳过——这也许并不好。热炉效应是学习的基本问题,你碰巧或者主动尝入某件事情并且陷入麻烦,那么下次你就不大可能重复类似的事情,因为你预期你会再次陷入麻烦。
速度相对较慢的学习也许往往比速度很快的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速度越快,就越有可能在积极反馈的作用下陷入次优状态不能自拔。马奇在《马奇论管理》中建议,热炉效应可以通过「放慢学习过程」加以限制。
慢学习有很多种形式,首推的是减少同时发生的变革数目,尽可能加大变革的幅度。比如,你很难在三个月内同时学好产品设计、编程和写作,但是却有可能在三个月内入门编程,减少学习目标你才有时间和心力砸在一个领域,获得巨大的改变。学习最怕贪心,放慢学习速度,你才有机会去思考是哪些变量影响了学习速度。
慢学习还启示我们不要急于尝试新事物,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得太快了。一项活动还没做好,我们就很快转到另一项活动,即便你有高人指路,也很难在时间复利效应下获得成长。反倒是一项不被看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最后的结果可能比想象的要好。
回馈分析法
你我都明白,一个人很难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取得成就,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实际上比了解缺点更难。德鲁克的话更毒:「多数人以为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但他们往往错了。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们知道自己不擅长做什么——即便在这件事上,错误的人也比正确的人要多。」发现你的优势,德鲁克为我们推荐了他常年使用的回馈分析法。
每当你做重要决定时,写下你所期待的结果。几个月后,把实际结果与你所期待的结果做对比,然后从中寻找规律:你擅长创造什么样的结果?为了实现你想要的结果,你需要提高自身的什么能力?哪些低效的习惯会妨碍你创造想要的结果?在寻找机会做出改变时,不要浪费时间去培养那些你力不能及的技能;要把精力集中在你的优势上,依靠自己的优势成就人生。
回馈分析法更具体的形式是「行动后反思」(After Action Review,简称AAR),这是由美国陆军开发的任务后检视机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问四个问题:
- 曾期望发生的是什么?
- 实际发生的情况是什么?
- 从这两者的差距中我能学到什么?
- 接下来如何让行动?
行动后反思会迅速揭示哪些方面你需要提高技能或学习新技能,你所掌握的知识中有哪些欠缺。同样重要的是,你要纠正自己的坏习惯,也就是指那些因为你做了(或没做)而影响工作成绩的事情。将你的期望与结果进行对比,还能够反映出哪些事情你不应该做,然后把精力、资源和时间都用于把自己打造成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日记和冥想
曾国藩有一位老师叫做侨仁,曾他教给他一个修身要诀:研几,即认真对待瞬间念头、细微小事,将它与修齐治平的大事联系起来。研几,是自己对自己的整治,最佳的练习方式便是写日记。
茶余偶谈、读史十叶、写日记,是曾国藩「誓终身不间断」的三件事。其中坚持最久的是写日记。他要求自己「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在当天的日记里,对自己的过错严加鞭答,毫不留情,甚至不惜骂自己如猪狗,而且还拿给朋友们看,来达到监督、迭代自我的目的。
你可以通过写「学习日志」来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感受和经验,进而实现对学习的监控和调节。我在日记应用 Dayone 里开设了一个名为「研几录」的日记本,专门记录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各种情景下言行中的错误,反思之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你可以在学习某个领域的时候给自己写一份教程,类似「教会五年前的自己学习xxx」。
另一老师唐鉴向曾国藩指出,「静」字功夫最是要紧。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于是,曾国藩为自己安排了静坐的日课,「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每日冥想静坐,训练关注当下是培养元认知能力的绝佳方法。
设计自问清单
培养元认知学习能力的好方法是不断提出好问题,提问能让你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策略,并分析脑中的假设是如何影响自己学习的。在不同的场景下,你可以设计相应的自问清单。
开始一个新领域的学习,在学习前问自己:
- 这个任务和之前的类似吗?
- 我想达成什么目标?
- 我存在哪些差距?
- 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 我应该先做什么?
学习期间:
- 我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吗?
-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 阻止我进步的关键是什么?
- 我能尝试哪些不同的方法?
- 我可以向谁寻求帮助?
学习后:
- 目标达成了吗?
- 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 什么地方做得很好?
- 什么地方是我能做得更好的?
- 我可以把这个经验应用到其他情况吗?
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快速浏览目录、序言、摘要索引、索引和全书之后列一份问题清单,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在读完后试着回答当初写下的问题。你也可以尝试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析阅读」的方法检测是否真正读懂了:
- 你所读的书属于什么类别和主题,理论型还是实用型?
- 用不多于140字来概括本书。
- 本书的重要篇章是哪些,它们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整体架构的?
- 作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找出书中最重要的35个关键词(或者哪些让你头疼的字)。
- 找出书中最重要的35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明主旨。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
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你可以尝试问自己:
- 目标:你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一个目标了吗?你打算阐释观点?叙事?给出新定义?劝告?娱乐?或者其他的观点。文章的内容和基调是否和你的目标一致?
- 读者:你有确定的目标读者吗?他们读了你的文字会有什么反应?
- 内容:你是否重新认真阅读每一段,并问自己「在这个地方我的读者们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我是否需要收集更多信息弥补读者的认知差距?」
- 组织:每个组块你打算如何组织观点?每个段落你有两到三个总结关键词吗?你的介绍是否吸引人?你如何写开头,引经据典、动情描述、奇闻异事、令人震惊的细节,或者其他?你的结论是否简介地复述了你的观点?是否让读者对他们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有了新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常常被逃避的问题——你如何证明自己真的学会了?如果没有老师专门为你设计测试题,那自测清单正好是随时自我检查、自我反馈的轻量级利器。
希腊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则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提的。提升元认知能力的工具满地都是,关键在于把自己当成钉子,反复捶打研磨自己。愿我们都能培养出熟练的反思能力,认识自己,并活出自己。
行动指南
- 为工作、学习、健康制定分别制定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目标,用待办应用提醒自己到期后用回馈分析法反思。
- 如果你定下了新年目标,请把它拆分成一个三个月内能完成的中期目标,并全力以赴完成它。
- 回想你遇到进步极限的一次经历,也许是学习、健身、早起,试着用双环学习找出其中的限制因素和负反馈。
- 你现在有几个学习目标,如果未来三个月你只能选择一个去实现,你会选择哪一个,预想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 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尝试建立一个每日自省问题清单,早上起来自问自答。
- 试试用《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法」中的问题复习你最近在读的一本书。
参考资料
- 《管理自己》彼得·德鲁克
-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 《马奇论管理》詹姆斯·马奇
- 《组织学习》克里斯·阿吉里斯
-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
-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
- 9 Questions to Improve Metacognition
- Check It Out!Using Checklists to Support Student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