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在什么条件下,组织/个人可以通过从经验中学习增长智慧?组织/个人如何通过从经验中学习增长智慧?从经验中学习,有什么潜力、什么问题?
当追求智慧的时候我们在追求什么?
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1.笛卡尔信徒(组织学派)
崇尚科学,擅长分析。强调用正式方法分析数据、检验假设、考验模型、证明定理。专门借鉴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行政管理学和人工智能学。
2.叙事学派(人文主义)专门借鉴文学、评论、史学、人类学、语言学、法学研究和宗教。强调语言、暗喻、阐述意义。
3.适应学派
理论性很强,只是偶尔做做实证研究,强调有机体、物种、行业和社会适应机制的性质。大量借鉴进化心理学和心理学有关人类学习的观点。
智慧的两个要素
1.有效地适应环境
为了有效地适应,组织必须拥有资源、有能力利用资源、了解所在的世界、运气好、决策好。
2.优雅地诠释经验
这样的诠释既包含历史理论又包含意义哲学,但是为了理解日常存在的琐碎细节,又要超越历史理论和意义哲学之类的东西。对个人和机构而言,对经验做出时髦的诠释,地位和排名就会得到保障。巴黎矿院前任校长费斯彻赛尔把智慧定义为「有效地关注重要之事」。这样的智慧,因为反思、理解并欣赏生活而伟大,并不仅仅因为掌控生活而伟大。
复制成功为什么不靠谱?
复制成功的特点在于简单,其过程用三句话就能说清楚:
(1)从所有可选行动中选择一个付诸实施; (2)记录结果,评定成败; (3)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回避与失败相连的行动。
复制成功的三种机制
1.试误
亲自摸索、不断尝试,观察结果,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回避与失败相连的行动。学习规则描述的是如何根据过去的结果修改未来的行动。老虎机问题的关键策略问题:选择表面上的最佳选项还是抽取几个选项进行尝试以收集更多的信息。最佳策略取决于时间范围。
2.模仿
观察其他行动者的经验,其他行动者采取了什么行动获得了成功,那就采取什么行动,其他行动者采取什么行动遭受了失败。那就回避什么行动。通过模仿能否找到最优解,取决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网络,但是,一般而言,找到最优解的可能性并非随着联系密度单调递增。
3.天择
所谓天择,就是繁殖与成功相连的属性(例如,规则、程序、形式),淘汰与失败相连的属性。
复制成功的问题
1.历史是复杂的
要从经验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采用复杂的实验设计、使用多变量模型,还要使用大样本。在现实世界中复制成功,只采用简单的内隐实验设计、简单的内隐相关模型和小样本、结果,复制成功而学习,特别容易犯下误设和迷信的错误。
2.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
组织中的经验经常是信号弱、噪音大、样本小,变现历史极有可能大大偏离深层现实。适应不是响应潜在历史分布,而是响应小样本实现的那个历史。这会导致过分偏爱一个其实并非很好的选项,进而导致错误的复制,或者导致过分轻视一个其实并非很差的选项,进而导致错误的回避。
3.复制成功自然会影响所选选项,进而影响所选选项的潜在结果分布。
以网球为例,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效应会减少对手两手之间的能力差异,进而减弱「把球打到对手较弱那边」这个策略的竞争优势。
每次选择一个选项,就会提高在这个选项上的能力。结果分布因使用而改进——复制本身改进结果分布。因为练习效应的存在,所以通过复制成功寻找最佳选项容易出现问题。也即是胜任力陷阱。
学习的热炉效应
马克·吐温说,如果一只猫曾经从热炉上方跳过,烫了一下,那么它绝不会再从热炉上方跳过——这挺好,可是它也绝不会再从冷炉上方跳过——这也许并不好。
假设某项活动的绩效是由这项活动的潜力和在这项活动上的胜任力共同决定的,潜力是固定的,胜任力是变化的。一般而言,胜任力起初较低,但随着练习而提高。既然绩效是由胜任力和潜力共同决定的,那么有了练习效应就更难找出最具潜力的选项。极有可能,一个潜力较低的选项会因为学习者比较擅长而胜过一个潜力较高的选项。
热炉效应是学习的基本问题。你碰巧或者主动尝入某件事情并且陷入麻烦,那么下次你就不大可能重复类似的事情,因为你预期你会再次陷入麻烦。学习就有这种功能,但这意味着你在某个领域做得越差你就越不了解这个领域。你尝试一个新事物,只要早期反馈和后期反馈不—致,它就会引起问题。显然,它会在那种熟能生巧的领域引起问题,例如,你有可能过早放弃一种新方法或者新技术。
热炉效应的一种形式是胜任力陷阱,让经验式学习者规避风险,指学习鼓励人们坚持使用,并且继续精炼那种他们已经运用得游刃有余的技能,而不是花费时间获得新技能。
热炉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做法加以限制:放慢学习过程,以增加不好的的可选方案的样本量。这个建议的思想基础是,速度相对较慢的学习也许往往比速度很快的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速度越快,就越有可能在积极反馈的作用下陷入次优状态不能自拔——适应系统中的一种典型现象。学习者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对知识产生承诺,慢速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在对知识产生承诺之前积累足够的知识,进而降低学习者陷入次优状态的可能性。
很明显,慢学习这种做法的代价就是蒙受短期损失,所以,适应系统很难这样做。
组织经常会面临一种选择:一个是老做法(或流程形式)缺点较多,但是用顺手了;另外一个是新做法(或流程形式)优点较多,但是不大会用。在这两个选项 面前,组织极有可能选择前者。复制成功更有可能加重而非缓解这一问题。
通过故事和模型学习
能够讲述可分享的、有趣的、令人信服的经验故事,是智慧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谓学习,就是在观察行动与结果联系的基础上改变行动或行动规则。如果那些改变是改进,那么学习就是促进智慧增长。学习经常而且容易带来改变,但是学习不一定促进智慧增长。
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1)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或者最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2)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胜任力;3)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
学习的风险承担
- 大多数学习者会低估极其稀有、极其正面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进而无意识地规避风险,不能像本来可能的那样复制与重大科学发现相连的行动(例如,高度敬业、积极投入)。
- 大多数学习者会低估极其稀有、极其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无意识地寻求风险,复制增加核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行为(例如,粗心大意)。在诸如此类的案例中,收益面前规避风险方面,损失面前寻求风险,不过学习的产品。
智慧适应的两种模式
1.低智学习
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低智学习的基础是复制成功,在人类和其他物种当中很常见,经常产生规则和有效得惊人的启发式行为。。
2.高智学习
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只有人类才会做做学问:观察历史经验,理解深层因果结构,形成知识,加以记录,进行传播。
低智适应就是简单地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低智适动,而高智适应,要求理清事物的因果关系,并用叙事(自然语言)、模型(符号语言)或者理论阐述出来。高智故事和模型,既是精确理解历史的基础。又是判断学问高低的依据。
故事与模型
高智故事和模型是两种压力联合作用产生的事物。一方面,故事和模型必须精妙复杂到显得有趣并彰显人类。另外一方面,故事和模型必须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
故事和模型响应了组织生活和组织研究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迫切要求——描述经验的因果基础。经验由复杂的、随机的、部分可观察的过程产生的事件流构成。因果关系是模糊的。诠释历史,涉及把经验的模糊性和复杂性转化成一种详尽到足以让人感兴趣、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可信到足以让人接受的形式。讲故事的技巧,涉及到三个标准之间微妙的平衡。
人类如何用模糊而复杂的经验建造故事和模型,受人类认能力和认知风格的某些特征的影响。
人类存储、回忆历史力有限,对服务于当前信念和欲望的重构记忆敏感。人类的析能力有限,对加诸经验之上的框架敏感。人类固守成见,对支持先入之见的证据不如对反对先入之见的证据挑剔。人类既歪曲观察又歪曲信念,以提高两者的一致度。人类偏爱简单的因果关系,认为原因必定在结果附近、大果必定有大因。与比较复杂的分析比,人类更喜欢涉及信息和简单计算的启发式。人类诠释经验的这幅大图景,证据充分、众所周知。
越准确的反应现实,故事就越不好理解;故事越好理解,就越不贴近现实。只有提纲挈领地庙会生活,才能让人理解生活得丰富。
故事和模型简化复杂的因果关系,减少所设变量数目,经常忽略二三阶效应,最小化反馈效应,掩饰时滞变异。(时滞是指组织成员认识到战略变革的必然性与开始执行战略变革之间存在时间差。)
故事和模型绝不单单是哪个人的产品。故事讲述者不仅要应对与之竞争的故事讲述者,而且要应对听众的偏见和期望。
故事和模型的深层主题,主要通过以下社会过程让人接受:在有着共同文化和共同语言的故事讲述者与听众群众中讲述、再讲述、改造和评价,形成并传播诠释性观点。
从经验中学习具有循环性,这一根本特征也是故事讲述和模型建构造成的。人类渴望从自己的发明中学习。循环性并不排除从经验中学习可以增长智慧,但是会增加混淆的可能性,而且会对加强对与已有信念不一致的信息的抵触。
模型建造者必须选择是建造复杂模型犯过度拟合错误还是建造简单模型犯过渡简化错误。
一方面,高智学习者要保持谦虚,另一方面,听众要对他们的故事保持怀疑态度。
人们永远不可能达成共识说:组织研究所提供的故事和模型的可信度高于(或者低于)小说家,或剧作家所讲故事的可信度更高。
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寻找具有最大可理解复杂性的故事和模型,并且努力培养能够阐述这样的故事和模型的人。
通过神话诠释经验
神话抓住了历史的要素,去彪了不相干的噪音。——加姆巴蒂斯达·维柯
1.理性神话
人类遵循「结果逻辑」采取行动、微行动辩护,人类精神由此得到明确表达。行动是做选择,做选择要遵循结果逻辑。
2.层级神话
问题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问题,行动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行动。在组织中,采用层级方式解决问题,就是把任务逐层分解下去,各部门平行开工,然后把成果逐层整合上去。
因为层级神话的存在,所以其他可能很重要的网络结构变得不重要了。因此在组织中,非正式网络的错综性和重要性词语正式层级。
3.领导者举足轻重神话
任何历史故事要想有意义,都必须和伟人扯上关系。组织历史是组织领导者根据个人意愿创造的。
4.历史有效神话
历史青睐那些符合环境要求的个人、组织、形式、实务和信念;竞争会确保历史的有效性;生够生存下来,就说明与环境要求的匹配度较高。
神话的反主题
理性神话的反主题是身份主题:个体不是遵循结果逻辑,而是把情景与身份要求匹配起来。层级神话的反主题是非层级网主题:复杂的联系网络把组织中的个人连接起来。
产生新事物
人类容易形成习惯思维和习惯做法,因此对新事物怀有敌意。这也是从经验中学习的特点。
新事物的结果分布,平均值低、方差高;新事物往往要求练习;新事物的回报,往往在时间上延迟,在空间上分散。
新的、异常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坏想法,任何组织,如果普遍倾向于发明、繁殖新想法,都很有可能招致灾难。此外,即使是好想法,短期之内或局部之内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坏的。
适应对回报在时间上延迟或在空间上偏离本地的选项相对不敏感,这一特征是延迟满足(自我控制)和奉献满足(利他主义)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的根本所在。
理解新事物的两条理论思路
1.适应结合
第一条思路假定存在某种过程,老元素相互结合产生新元素。
2.适应低效
新事物理论的第二条思路,起点是一个内隐的假设:适应过程是想消灭错误源,但是这样效率并不高。
相对于坏境变化速度,适应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但是这样解释有一个缺陷:不能具体指出适应过程允许环境以多快速度变化。
新事物之所以存货,是因为那些适应机制改进已知之物的效率低下,进而消灭新事物的效率低下。速度慢,易出错,很难实现同意和连贯。结果,在组织之中,延续和变化这对矛盾纠缠紧密。
谈论适应低效的一种通俗做法是给解释不了的不合常规的现象贴上笼统标签:愚蠢、疯狂意外、天才、反常。大多数自然过程或对自然过程的理解会展现一些解释不了的编译,几乎每个知识领域都为其解释不了的变异贴标签:人格、权利、领导力、文化。
不给新事物贴笼统标签,就要尽力明确具体是什么过程产生不可避免但可以预测的适应错误。
组织适应如何制造产生新事物的条件
1.成功带来组织宽裕以及与之相连的控制减弱,进而鼓励尝试、避免新想法早夭。
在创业公司,资本过剩,宽裕出现,新想法早夭可能性减少。宽裕缓冲机制反映着未支配的资源,而未支配的资源会鼓励人们追求未经经验的想法,而小部分未经经验的想法也许结果会被证明是特别好的想法。
宽裕是由高效制造的,但是宽裕有助于保护愚蠢面早消灭。
新事物(大部分新事物都是愚蠢的)是宽裕的副产品,而宽裕是高效适应的副产品。
2.管理者狂妄自大
成功史导致管理者系统地高估创新活动的成功前景。
在成功是能力和运气联合产生的情况下把成功归功于能力,成功的管理者就会渐渐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反败为胜。
新事物是管理者狂妄自大的副产品,而管理者狂妄自大是高效选拔管理者的副产品。
3.对新事物过度乐观
新想法因为不大为人了解,所以特别容易从这种过度了观众受益。基于未来期望的竞争待见乐观偏见,而乐观偏见待见心事预测为新事物的不确定性让新事物更容易陷入乐观主义幻想。
提高新事物存活率发有效策略是,想办法在不损害好想法的前提下降低尝试的成本。一个经典的解决方案是限制新事物投资的「赌注大小」,其思路是,进行小规模试验粗略评价新想法的好坏,随后增加初步被被判断为成功的新想法的投资,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也即是精益创业里MVP的思路。
经验不是完美的老师
经验的模糊性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1.经验的因果结构是复杂的。很多变量是不可控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交互作用或者多重共线关系,因果结构因此很难理清,行动效应很难确认。从体验式学习获得的启示,有很多未经证明的结论、迷信的联想、误导人的相关、同意反复的概括和系统的偏差。
2.经验是嘈杂的。从经验中学习,不仅要努力从观察到的实际事件中学习,还要努力从实际上没有发生但原本应该发生的事件中学习。
3.历史具有内源性。能力受练习的影响,练习率受所做选择的影响。历史一系列样本,经验的展开方式,影响着选项的抽样率,进而影响着抽样。
4.历史是由参与者和观察者建构的。谎言的平均值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而趋近于真相。
5.历史是吝啬的,只能提供少量的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不完美的真相发现手段,从经验中得到的启示很有可能是片面的、迷信的、自证的或者虚构的。从经验中学习,极有可能导致次优选择,不大可能有效揭示深层因果结构。经验可能让信心的增长快于能力的增长,而且让尝试过早终止。结果,经验丰富的人对自己所提建议的把握往往高于自己所提建议的质量。
如何理解深层因果结构?
在积累不了多少经验、不能施加多少控制的领域,直接经验往往既提供不了多少信息,有特别令人震撼。结果,从经验中学习,经常会出现自以为掌握真相其实距离真相甚远的情况。
通过多变量统计学推断经验潜力,靠结合简单模型和大型数据来接近依赖简单模型的效力和足够次数的观察。但是在日常经验中,简单模型的效力令人怀疑,足够次数的观察很难做到,这些技术只在因果结构透明的领域进行大型正式研究时才能使用。
另一条思路是从小样本的日常经验中获得对深层因果结构的理解。具体是指从案例研究、深描、文学中获取知识。
对从一两次经历中学习的热情不仅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科学中,这一热情不应该立即予以打击。然而,为了从一两次经历中挖掘启示,也许有必要在为数不多的每次经历中更深入地体验、收集更多信息、从更多角度反思。也许还有必要从多重偏好的角度反思。也许还有必要在经验数据之外补充虚拟经验数据,使用「几近历史」(near history,意思是,很有能发生但实际上没有发生的历史)这样,把经验转化成理解、把理解转化成行动的过程将经经常是用想象补充或者替代基于数据的推断和逻辑推导的过程。
经验的启示
没有实际用途的想象在智慧王国里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组织以及组织中的人采取行动、观察行动结果并据此调整期望和理解,以寻求智慧。其学习,既采用低智机制,即简单地复制成功的行动、程序或形式,也采用高智机制,即建构有关历史的理论、模型、故事。根据经验调整行为和理解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显著方面。
第二,在可以反复练习积累经验的、相对独立的、相对狭小的领域,以上机制可以带来明显的改进。在这样的领域,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经验,往往会改进绩效,不过一般不会带来最优解,易犯尝试不足的错误,可推广性也有限。
第三,在因果关系复杂、练习机会较少的领域,经验不是好的老师,因为不能可靠地为绩效改进提供清晰的依据。然而,与公认故事或模型提供的神话主题相结合后,经验诠释可以促成共识、营造理解感、肯定人类智慧的重要性;有时还会提供少审美情趣。
第四,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要想发挥长期效果,就要进行大量尝试;哪不方面,从经验中学习,倾向于灭绝尝试。新事物容易受到有效学习的打击。然而,组织中确实不断有新事物出现,组织能够对新事物f的出现和成长进行程度有限的策划。
理解经验,与其是说为了生活,不如说就是生活;追求意义,与其是说为了有效地适应,不如说是喜欢讲故事的人类的一项根本活动。故事讲述与模型建构区分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智慧高低,以及人与人的只会高低。
通过想象理解世界是人类美好而独特的一面,通过有目的的问题解决适应环境、取得进步,也是人类美好而独特的一面。智慧涉及优雅地诠释经验,正如故事讲述和模型建造的美丽所反映的那样。智慧还涉及有效地适应环境,正如利用经验提高生产率所反映的那样。经验的启示,既是人类想象之壮丽的标志,又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