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134 时间“可视化”:从整体上把握时间的开支

我们每天的24小时,基本上由以下三类时间组成。

  • 生活时间(睡眠、吃饭、洗澡、排泄等生存必需的事情)。
  • 常规时间(受社会公序良俗制约的时间,比如工作、家务事、接送孩子等)。
  • 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余暇等)。

学习时间的使用方法,为什么首先要从“时间可视化”入手?因为如果不把我们的时间分解为“生活时间”“常规时间”“自己的时间”,然后用数字对每一类时间中的每一项进行详细把握的话,我们就没法看清自己的现状,也就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来管理时间。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强烈感觉到“没时间”的话,那说明第三类“自己的时间”太少。典型的职业妈妈或职业爸爸,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所以才会产生“我每天那么努力、那么忙碌,却没有任何满足感”的抱怨。

那么,我们的时间都花在哪儿了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时间可视化”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从大的方面说,“时间可视化”有3种方法。

时间可视化的顺序:

  • ① 使用“24小时时间日志”将时间可视化。
  • ② 用便笺将时间细分化。
  • ③ 给自己使用过的时间打分。

1.使用“24小时时间日志”将时间可视化

使用时间日志的顺序:

  • ①准备纸张(也可以使用纵向的24小时时间记录本,或Excel软件)。
  • ②记录起床、就寝的时间,将睡眠时间全部涂黑(不能为节约时间而缩减睡眠时间)。
  • ③将生活时间中所做的事情(吃饭、洗澡、排泄等)逐项记入时间日志。
  • ④将常规时间中所做的事情(工作、通勤、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等)逐项记入时间日志。

首先准备纸张,绘制24小时时间日志,也可以使用纵向的24小时时间记录本或Excel软件进行记录。分别在起床时间和就寝时间处各画一条波浪线作为分界线。

然后将睡眠时间全部涂黑。剩下的十多个小时就是装入“时间钱包”的“可使用时间”。

接着给生活时间(吃饭、洗澡、排泄等)涂色。这部分时间无法缩减,先将它们可视化。

接下来是给常规时间(工作、通勤、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等)涂色。

最后再给自己的时间(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余暇、享受兴趣爱好的时间等)涂色。

使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时间,可以让时间日志更加醒目、直观。拿我个人来说,我喜欢用黄色代表生活时间,用粉色代表常规时间,用绿色代表自己的时间。用彩色荧光笔涂色更容易区分。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时间日志类的APP,大家也可以使用它们来管理自己的时间。

Card134 时间“可视化”:从整体上把握时间的开支

24小时时间日志的例子

2.用便笺将时间细分化

按三大类记录时间日志3天之后,就可以使用便笺对时间进行细分记录了(使用贴便笺的方式,便于以后进行时间分类时做调整)。生活时间、常规时间、自己的时间都可以使用便笺进行细分化的记录,

建议大家首先从常规时间开始。因为常规时间是我们清醒时做事时间最长的时间段,也是预算时间和实际使用时间最容易发生偏差的时间段。

可以从“起床到上班前”这段时间开始细分记录,这样入门门槛要低一些,您熟练之后,再对其他时段进行细分记录。

假设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都在公司的话,那么这段工作时间我们具体做了哪项工作、每项工作花了多少时间,都应该记录在便笺上。比如,上午一到公司,先花30分钟回复电子邮件,然后开会90分钟。下午2点开始用30分钟在开会前确认会议资料,3点开始开会90分钟……记录的时间不用精确到秒,重要的是把实际使用的时间

记录下来。

Card134 时间“可视化”:从整体上把握时间的开支

使用便笺对时间进行细分记录

通过这种方法将时间可视化,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咦,这30分钟我干什么了?”可能发现空白时间。

嘴上常说“太忙!没时间!”,却发现有30分钟的空白时间,自己完全想不起那段时间干了些什么。像这种不知自己做了些什么的时间就是“用途不明时间”。

于是开始自我反省,“在拼命寻找省时小妙招之前,不如先找出自己的用途不明时间,这样可能会节约更多的时间……”

用途不明时间比较多的朋友,请看下面的图,这幅图显示的是一天之中自己手机的亮屏时间。智能手机一般都自带屏幕时间管理软件,通过这个软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一天看了多长时间的手机。

把时间日志和手机的屏幕时间管理软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们无意识之间把手伸向手机的时间。

屏幕时间管理软件不会撒谎。经常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的人,也可以通过屏幕时间管理软件了解自己使用它们的时间(Mac中有屏幕时间管理,Windows中有ManicTime,等等,不同系统都有各自的屏幕时间管理软件)。通过这些软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使用它们的时长、时间段、看的内容。很多朋友都知道自己平时看手机的时间太长,也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可是,不看到实际数字的话,就很难产生危机感。这就是数字和可视化的力量。

Card134 时间“可视化”:从整体上把握时间的开支

通过手机的屏幕时间管理软件来检查自己的用途不明时间

通过对比,如果发现时间日志中没有记录使用手机的时间,就应该把这段时间追加记录进去。据我了解,用途不明时间很多的朋友中,很多人都遗漏了玩手机的时间。千万不能小视玩手机的时间,一定要把它们都找出来、记录下来。

空白时间很可能是“超预算时间”

到这里,我们用时间日志记录了时间,又用便笺记录了所做事项和所用的大体时间。可以说,时间已经基本可视化了。结果发现一个问题,早晨回复邮件之后,出现了30分钟的空白时间。一开始我认为这段空白时间是“用途不明时间”,但后来发现,这是我回复邮件所用的时间超出了自己的预算时间。也就是说,这段空白时间是“超预算时间”。

随后的几天里,我用秒表测了自己早晨回复邮件的时间,结果发现,大多数时候会超过30分钟。我又把回复邮件这项工作进行了细分,分别测了阅读理解邮件内容的时间、写回复邮件的时间、为回复邮件查资料的时间。

这样一来,花了多少时间读邮件,又花了多少时间写邮件,就一目了然了。

和“用途不明时间”一样,把“超预算时间”可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日程表中,如果发现在一项工作之后有空白时间的话,那很可能是因为实际使用时间比预算的时间要长,也就是出现了“超预算时间”。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没有“超预算时间”的工作项目,我们同样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步骤,用秒表测算每个步骤所用的时间,这样可以发现容易超时的步骤。

Card134 时间“可视化”:从整体上把握时间的开支

发现超预算时间

我们以打扫房间为例,假设有擦家具、洗地毯、拖地板等步骤。在打扫的过程中,用秒表测每个步骤的耗时。

原本以为擦家具只需要5分钟,结果却花了13分钟。

用秒表测扫除时间,最终的结果是整个扫除时间超出预计的时间了。开始扫除之后,我发现这里要擦,那里也要扫,每个角落都不想放过,所以整体超时。也就是说,我做过头了。

发现这种情况之后,我做的不是想办法缩短扫除时间,而是用了以下两个方法:“固定扫除的日期”和“使用扫地机器人或请保洁人员”。

时间超预算的原因在于,实际使用的时间比自己感觉的时间长。

扫除超时的具体原因可能是“我不太擅长打扫卫生”“扫除流程过于复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及格线设置得太高)”等。我的对策就是强制设置一个“不做”的时间

,比如“每周除了周日,绝对不做大扫除”,或者“将扫除工作外包给专业保洁人员”。

3.给自己使用过的时间打分

对时间进行细分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时间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叫作时间效能,即相对于使用的时间,获得了什么成果。由此来判定时间的使用情况。

简单地说就是“这段时间是否令自己满意”。用○△×(分别代表好、中、差)三种符号进行评价。

举例来说,假设我每天的通勤时间为30分钟。这“30分钟的价值”肯定因人而异。比如一个人要求自己利用通勤时间学英语,那么,“在上下班路上的30分钟里背诵了30个新单词”的话,对他来说,通勤时间的使用效果就是○。

但是,如果有个人认为“上班的路上好烦啊,真想快一点到公司”,于是他在地铁里一直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那么他这段时间的使用效果就应该是×。不过,虽然同样是玩手机游戏,但如果他想“我利用这30分钟玩玩游戏,消除精神压力”,那么他玩游戏的30分钟的使用效果,就可以评价为○。

所以,对时间使用效果的评价到底是○、△还是×,标准只在个人心里。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评价标准,然后对自己使用过的时间进行评价。

Card134 时间“可视化”:从整体上把握时间的开支

给自己使用过的时间打分

如果评价都是○的话,说明这个人对自己的时间使用效果很满意,这种人虽然每天很忙,但也会感觉很充实。

不过,也有的朋友虽然○很多,却属于忙得“脚后跟踢后脑勺”那种,根本没有闲暇时间。这样的人一般是做事的“量”过多了,很可能属于冲动型的性格。因为冲动,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都会去做,结果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建议这样的朋友认真思考一下哪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而哪些事是不必做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该做的事上。

△多的人,是对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感到迷茫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想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但他们没有改变的自信。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对“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缺乏自信。

这样的朋友,只要在时间使用方法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减法或加法”计算,就能得到更多的○。只要记录时间日志,这样的朋友马上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

自我评价都是×的人,肯定感觉每天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为此感到疲惫不堪。而且,他们多半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也不能让自己获得成长。

其实,这种人多半是完美主义者。他们给自己设定的及格线太高了,所以很难给自己○的评价。

另外,这种人比较的对象多是自己过去优秀的状态(每天可以自由支配全部时间时的自己)或者周围优秀的人(和他人进行比较)。

这种人将自己的时间可视化之后,会更加关注“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或时段”,并为此感到懊恼不已。我最初也属于这种类型的人。

这样的朋友有必要调整一下自己的评价标准。首先不要和别人进行比较,然后对自己宽容一点,让自己对自己感到满意的○多一些。


本文整理自《时间内卷》,作者尾石晴

读书卡片

Card133 100年历史力证的“自律神经训练法”

2023-2-5 22:41:18

读书卡片

Card135 如何像专家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

2023-2-7 8:29: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