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开始测量一天中各个时间对人的大脑的影响。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开创性地进行了一些实验,证明人们在早上比在晚上更能够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一些无意义的音节。从那以后,研究人员继续对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行调查,并得出了三个关键结论。
- 第一,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天中不会保持不变。在16个小时左右的清醒时间里,人的认知能力是在以一种规律的、可预见的方式发生改变。某些时段,人们会比其他时候要更聪明、更敏锐、更有创造力,或者更愚笨、更迟钝、更缺乏创意。
- 第二,这些日常波动比人们想象的要更极端。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和时间生物学家拉塞尔·福斯特(Russell Foster)认为:“每天的高点和低点之间的表现差异,相当于喝了法定饮酒量的效果。”其他研究已经表明,时间效应可以解释20%的人类认知能力差异。
- 第三,人们如何做取决于他在做什么。英国心理学家西蒙·福卡德(Simon Folkard)说:“脑力表现的时间效应研究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结论,也许是执行特定任务的最佳时间取决于该任务的性质。”
大量的证据表明,成年人在早晨解决分析型问题的思维表现最佳。当我们醒来时,体温会慢慢升高。温度的上升逐渐提高了我们的能量水平和警觉性,反过来又促进了我们的执行力、注意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敏锐的分析能力会在上午晚些时候或中午左右达到高峰。
警觉性和能量水平在早上爬升并在中午时达到顶峰,在下午直线下降。
同时,保持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随之下降,而分析能力就像那些植物的叶子一样闭合起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晨是那些守卫保持警惕、准备击退任何侵略者的时段。这种警觉性通常被称为“抑制性控制”(inhibitorycontrol),可以帮助大脑排除干扰来解决分析型问题。但是洞察力问题不同,它们不需要太多的警惕和抑制。当守卫不在时,这种“灵光”更有可能乍现。在那些放松的时刻分散一下注意力,有助于发现我们满怀戒备时可能错过的一些联系。对于分析型问题,缺乏抑制性控制是缺陷,但对于洞察力问题,这变成了优势。
你可能听说过云雀和猫头鹰这样的提法。它提供了一个描述时间类型的简便方法.。很可能你既不是纯粹的云雀,也不是纯粹的猫头鹰,而是居于两者之间,我称之为“第三种鸟”。
现在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判断自己的时间类型。想想你在不需要固定时间起床的“自由日”里的行为,然后回答三个问题:
- 你通常几点睡觉?
- 你通常几点醒来?
- 两个时间的中间点是几点?也就是说,你的睡眠中间点是几点?例如,如果你通常在晚上11点30分左右入睡,并在早上7点30分醒来,那么你的睡眠中间点是凌晨3点30分。
对于特定人群,人们的睡眠和清醒时间表现出了近似的正态分布。”也就是说,人们的时间类型用图形来表现,应该是个钟形曲线。从图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区别是,猫头鹰的数量超过了云雀,从统计数据来看,猫头鹰类型的人较多。但大多数人既不是云雀,也不是猫头鹰。根据几十年来在各大洲进行的研究,60%~80%的人是第三种鸟。
除了遗传因素,对一个人的时间类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龄。做父母的都知道,小孩子一般都是云雀:他们早早醒来,一整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但一到傍晚就会安静下来。青春期前,这些云雀开始变成猫头鹰。他们赖床,至少是在休息日赖床,下午或晚上精力旺盛,也迟迟不肯上床睡觉。
男人和女人的时间类型也不同,尤其是在前半生。男人属于黑夜,女人属于晨曦。然而,这些性别差异在50岁左右开始消失。正如罗恩内伯格所指出的:“平均而言,人们在60岁以后会变成比小孩更早的时间类型。”
大部分研究表明,早间型的人都是愉悦而高效的,他们内向、有责任心、富有亲和力、专一、情绪稳定。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都积极主动,能够抑制不好的冲动,对未来有计划。早间型的积极情绪水平往往也比较高,也就是说,人们都像云雀一样快乐。
猫头鹰型的人则容易显示出阴郁倾向。他们比云雀型的人更开放、更外向,但是他们的情绪更不稳定,而且往往冲动,寻求刺激,图一时之快而不顾后果。35
他们比云雀型的人更容易使用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也更容易上瘾,出现食欲亢进或厌食,患上糖尿病、抑郁症,或做出不忠的行为。
毫无疑问,猫头鹰型的人不喜欢出现在阳光下。也毫无疑问,老板们会认为,上班越早的员工越尽职,那些经常迟到的则得不到较高的评价。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得对:早睡早起能使一个人健康、富有、聪明。
其实,事实并非绝对。当学者们对富兰克林的“经典智慧”进行测试时,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早起者拥有道德优越感”。那些“阴鸷”的猫头鹰实际上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更强的工作记忆力,更可能在智力测验中拿高分。他们甚至拥有更多的幽默感。
问题在于,我们的企业、政府和教育体系是为那75%或80%的云雀和第三种鸟设计的。猫头鹰像左撇子一样生活在右撇子的世界里,被迫使用人们为左撇子设计的剪刀、书桌和棒球手套。
本文整理自《时机管理》,作者丹尼尔·平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