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146 自我以及对情绪的影响

生存机制不是影响情绪的唯一因素,自我对情绪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想要更好地控制情绪,就一定要先了解什么是自我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现在先来明确一下这里说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意思。当谈及某人时,你可能会说:“他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这里的“自我”和“自私”的意思基本一样。毫无疑问,自私是自我的一种表现,但它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尽管你可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自私,甚至可能看起来是个十分慷慨的人,但你仍然可能一直被自我所控制。

那么,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指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

这种认同感是如何产生的呢?简单来说,这种认同感是由你的思想创造出来的,作为一种大脑的产物,它是无形的。

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你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意义。你不断地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只是因为别人告诉你要这样做。此外,你也认同自己的姓名、年龄、宗教信仰、职业等,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这种因自我认同而产生的依附关系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我们之后会探讨,在这种依附关系的基础上,你会形成某种信念,这样的信念又会给你带来某种情绪体验。例如,当有人质疑你的宗教信仰、抨击你的政治主张时,你往往会感觉十分愤怒。

你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了吗?

对自我运作机制的理解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达到了何种水平。自我意识水平最低的人甚至根本觉察不到自我的存在,因此也最容易被自我所控制。

与之相反,自我意识水平高的人,很容易洞悉自我。他们理解信仰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过度依赖某种信仰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痛苦。事实上,这样的人是自己思想的真正主人,并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

请注意,自我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个体缺乏自我意识而产生的结果。当你开始意识到自我时,它就会消失,因为它和意识是无法共存的。

自我需要身份认同

自我是自私的,它只关心自己能否生存。有趣的是,它的这种特性和我们大脑的特性倒是有些相似。自我有它自己的生存机制,并会尽可能地维持这种机制。和我们的大脑一样,自我最在意的既不是你的幸福,也不是你内心的平静。相反,它令你焦躁不安且永不满足。自我希望你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不断地去做,去追求,去完成那些精彩的事情,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自我需要一个身份才能存在。它是通过认同我们周围的事物、人、某些信仰和想法来获取这一身份并存在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自我是借助哪些东西来获得身份认同的。

实物

自我会倾向于认同具体的实物。自我的这种认同偏好在当今世界十分流行。也许可以说,当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消费型社会正是集体性自我创造出来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资本经济近几十年一直都是主要的经济模式。

营销人员非常清楚人们对认同物质的渴望。他们深知,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同时还希望得到这件商品所附带的情感和故事。通常,你购买某些衣服或者特定牌子的汽车,其实是想通过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你可能想用某件东西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以彰显自己的个性,那么你就会选择购买那些最能帮你实现这些愿望的商品。

自我就是这样,它会利用实物来创造一个自己可以认同的身份。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本身是不好的。只有当你过度依赖物质,妄想从物质中得到本不可能得到的满足感时,物质才会产生负面影响。

外表

很多人会通过自己的外表来获得自我价值感,因为这是最易于识别和量化的东西。当与自己的外表建立深刻的连接后,你往往更容易识别身体上和情绪上的痛苦。不管你是否相信,你其实可以在并不“认同”自己外表的情况下来观察自己。

人际关系

自我也会从人际关系中获得认同感。自我只对它可以获得什么感兴趣。换句话说,自我的不断发展得益于利用他人来加强其身份认同。

如果对自己足够诚实,你就会发现,你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期待获得他人的认可。你希望父母为你骄傲,希望老板尊重你,希望你的伴侣永远爱你。

下面,让我们更详细地讨论一下不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

亲子关系

由于自我的作祟,一些父母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这种依赖往往是基于一种错误的认知:孩子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因此,他们试图控制孩子,想让孩子过上自己年轻时想要过的理想生活,并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现象其实随处可见。下次当你去观看青少年足球(或棒球)比赛时,留意一下场边的父母,观察一下他们的反应。

试着找找这样的家长:他们会像孩子一样大声尖叫,就像他们自己在比赛一样,而不只是鼓励性地呐喊助威。但他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两性关系

需要某人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我实现身份认同的一种手段。安东尼·德梅勒(Anthony de Mello)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情感孤独的理解:

“孤独不会因为他人的陪伴而消失。你最终会明白,你不需要他人陪伴,现实生活是治愈孤独的良药。”

一旦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他人的陪伴,你才能真正开始享受有人陪伴的幸福。这时你才能看清伴侣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一味地想从伴侣那里得到些什么。

信仰

自我还会利用信仰来强化其身份认同。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信仰对人们变得非常重要,他们随时准备为了捍卫信仰而献出生命,甚至会与有着不同信仰的人刀剑相向。自我会利用信仰来强化它的身份认同,无论这种信仰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形而上学的。

自我获得身份认同的具体对象

现在,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自我通常通过哪些对象来获得身份认同。

  • 外表
  • 姓名
  • 性别
  • 国籍
  • 文化背景
  • 家人、朋友
  • 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
  • 个人经历(对过去经历的解读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个人困境(疾病、财务困难、受害者心理等)
  • 年龄
  • 工作
  • 社会地位
  • 社会角色(家庭背景、从事何种工作、收入水平等)
  • 物质生活(房子、汽车、衣服、手机等)
  • 个人愿望

自我的主要特征

以下是自我的主要特征。

  • 自我倾向于将“拥有”等同于“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自我喜欢通过具体实物来获得身份认同。
  • 自我喜欢不断比较。你的自我喜欢将你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 自我从不满足。你的自我总是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的名望、更多的物质、更多的认可,等等。
  • 自我的价值感通常取决于你在别人眼中的价值。你的自我需要他人的认可才能感到自己被重视。

自我需要获得优越感

你的自我想要获得优越感。它想脱颖而出,就需要营造一种虚假的疏离感来达到这个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自我为了获得优越感而经常使用的策略。

  • 利用他人来提升自身价值。如果你有一些非常聪明或有名望的朋友,你的自我会努力地让你与这些朋友加强关联,以强化其身份认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乐意告诉别人自己的朋友有多聪明、多富有或多出名。
  • 传播流言蜚语。人们喜欢说三道四,因为这能让他们在某些方面感到与众不同或优于他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贬低他人,或在背后谈论他人的是非——这可以让他们获得优越感。
  • 展现自卑情结。这背后隐藏了自我想要更优秀的愿望。是的,即使在表现出自卑的情况下,人们其实也还是想优于他人。
  • 展现自大情结。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掩饰对“我不够好”这种感觉的恐惧。
  • 渴望成名。名望会给人带来一种不真实的优越感,所以很多人都梦想着可以成名。
  • 希望自己永远正确。自我希望自己一直是对的,这是它确认自身存在的绝佳方式。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无论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还是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他们都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 抱怨。人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其他人。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抱怨一件物品。你有过因为撞到桌子而抱怨或者咒骂桌子的经历吗?我有。我会认为是这该死的桌子挡住了路,这完全是它的错,不是吗?
  • 寻求关注。自我喜欢脱颖而出,它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赞美或钦佩。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些人甚至可能会去犯罪、穿奇装异服或全身文上文身。

自我对情绪的影响

理解自我是如何工作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控制情绪。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必须认识到,你现在的自我状态其实都是由于强烈地认同他人、具体事物或想法而产生的结果。但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恰恰是你生活中出现的负面情绪的真正根源。例如:

  • 当事情没有按照你的意愿发展时,你就会感到心烦意乱。
  • 当有人挑战你的某一信仰时,你可能会立刻进入一种防御状态。

简而言之,大多数情绪的产生都是基于你的个人经历以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你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与此同时,能够不执着于某些事、人或者想法,你将体验到更加积极的情绪。


本文整理自《情绪由我》,作者蒂博·默里斯

读书卡片

Card145 你的内在节律:云雀、猫头鹰和第三种鸟

2023-2-17 7:00:00

读书卡片

Card147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获得复原力的方法

2023-2-19 11:59: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