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能够自我实现的人通常对他人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同理心和博爱之情。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系,仿佛所有人都是一家人。——亚伯拉罕·马斯洛,心理学家
每个生命深层的渴望是被看见被理解,权贵也好,名人也罢,每个人其实都需要被理解。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你们就能从陌生人转变为朋友或盟友。
为什么“感觉被理解”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
让对方“感觉被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旦做到了,就可以在瞬间改变一段关系的情况。在那一刻,你们不再争强斗胜,而是可以理解对方,这种突破可以带来合作以及有效的沟通。
事实上,冷战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感同身受的临界点得以结束。
如今当时的危机已被奉为传奇,那时里根总统与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的会谈几乎陷入僵局,当下里根却看到了顽固对手背后的动因,看到了一位真正热爱人民的领导人。那一刻的方法极其简单,里根邀请戈尔巴乔夫“叫我罗恩(昵称,Ron)”,而非“让我们继续为国家而战,固执己见,拒绝让步”。戈尔巴乔夫不仅接受了邀请,还加入了里根的行列,呼吁结束冷战。这简直是一次世界级别的“买账”。
对方感觉到“被理解”之所以会起作用,原因之一是镜像神经元。如果你感知对方的感受,那么对方也会对你感同身受。表达出“我懂你”,对方会自发地表达出感激之情,渴望理解你的想法。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生理冲动,会把对方拉向自己。
尽管这一举动颇为奏效,但人们却经常拒绝使用,因为他们不愿去探寻他人的私人感受,尤其是在工作之中。但是,如果你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已经降至冰点,那么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是进行交流的最佳突破点。
让对方感觉“被理解”的步骤
你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你认为对方会有什么感觉,判断他处于何种情绪,比如“沮丧”“生气”,或“担心”。
- 然后说:“我正在试着理解你的感觉,我认为你是。”在空格处填入一种情绪。“我说对了吗?如果不是,那你的感觉是什么?”等待对方的反应,看他是认同你还是纠正你。
- 接着说:“你有多沮丧/生气/不安……?”给他一点时间反应。至少在一开始要准备好迎接对方情绪的爆发,尤其是沮丧、愤怒或恐惧等情绪可能在他内心深处积压已久。现在并不是你回击或表达不满的时时刻。
- 随即说:“你如此沮丧/愤怒/不安……的原因是不是……”同样地,让对方发泄出来。
- 继续说:“告诉我,要做什么你才会觉得好受一点?”
- 最后说:“我能帮上什么忙吗?你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这个剧本并非一成不变;你应该把这些问题当作一个起点,然后顺着谈话的方向发展。
回想一下那些在你试图沟通时要么寻找借口或选择逃避的人。设身处地替他们想想,扪心自问:“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沮丧?恐惧?还是愤怒?”
走近那个人,对他说:“我要和你谈谈,之前我只顾着对你发泄不满,表现得没有耐心、易怒,我没有替你着想。我将心比心地思考了一下,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觉得沮丧(或恐惧、愤怒等),对吗?”
如果对方说出了他的感受,那么你要找出对方情绪背后的原因,以及如果想要让他感觉更好,或达到更多效果,自己需要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