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伤害了你,你可能想要发泄愤怒。尤其在你无法反击时,愤怒可能会变得极端。为什么不能寻求报复?为什么要原谅那些背叛我们的人?存在这样的质疑是合理的,而答案关乎一个重要的事实:原谅糟糕的行为,不等于遗忘或纵容此类行为。
有人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抚平旧伤能给予掌控权,避免情绪的可耻暴露,我们将这种情绪的表露视为一种软弱无能。我们甚至会幻想着,某天去伤害那些令我们受伤的人,而达到报复的目的,并为此欢欣鼓舞。这种在不确定的未来通过打击报复而实现的公平正义的梦想,是否会令我们立即快乐起来,还是只会妨碍正常的生活?愤怒的情绪会迫使我们将这些伤害我们的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将自己放在最后。生命有限,大可不必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如果我们沉迷、纠结、不可自拔,那么就为保留残忍地对待他人的权利(就像他人对我们那样)付出了昂贵的时间代价。
学会宽恕他人,这种宽恕的行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的利益。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对某人怀恨在心,无异于喝下毒药等着对方死去。在你寻求报复,或希望他人受到伤害时,这种痛苦的情绪将耗尽你的能量,导致伤口无法愈合。但如果你提高了对挫折的容忍度,也就是说,在他人伤害你,或令你失望时,提升不作为的忍耐,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了解现实的世界,发现新的机会,获得成长和保持健康。当你具备了放下过去的力量时,就能够更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
我们也可以选择用遗憾为导向的心态,取代原有的内疚和惩罚心态。内疚意味着相信自己是错的,需要受到惩罚。没有人希望体会到这种感受。在他人提供证据,试图证明我们错了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因此而改变主意,反而会勃然大怒。另外,遗憾的情绪,则是希望事情与现在不同。但我们需要承认,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尽管值得后悔,但也需要接受其无法更改的事实。
你可以说“我感到很遗憾”,这种表述并不是承认自己有罪,而是在表示“我很遗憾,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这是一种表达遗憾的说法。例如,听闻有人逝世,我们可以说“听闻您的亲人离世,我感到很遗憾”,这种说法并没有认为我们应该对他人亲人的离世负责,但我们的确为他们的痛苦感到遗憾。为此,“我感到很遗憾”这个表述,体现了个人的力量和自尊,表明我们并非需要惩罚的罪犯。在意识到自己并不完美时,我们可以用遗憾的心态取代不必要的内疚感,因为这恰好证明了我们是活生生的、不完美的人类。
人类的错误和不完美的确令人遗憾,但也是可以原谅的。在内心最隐秘的深处,我们可以识别愤怒情绪,并选择原谅对方:我原谅你所做的一切,原谅你如此不完美。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他们好,而是为了自己的解脱。通过努力,我们赢得了这种解脱,应该得到肯定,但根本不需要让对方知道这件事。我们不必给他们满足感,这与他们无关,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
通过有意识地做出下列选择,我们可以增强宽恕他人和自我的能力:
1.将伤害和痛苦(他人刚刚说的话或做的事)视为旨在挑衅我们的坏事。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我们而说或做,而是为了服务对方不可告人的目的。
2.从适当的角度看待伤害和痛苦的感觉——对方说的话或做的事很不严肃,甚至是幼稚的,不值得我们给予关注和精力。
3.问问自己,是否要让这种伤害决定我们应该做出的反应?还是从成年人的角度,理性地处理?我们是仍由愤怒上头,还是主动地管理这种愤怒?
4.将其视为一个让对方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机会。
5.有意识地做出妥善管理伤害和愤怒的决定。我们可以选择相信这种不成熟的、愚蠢的言论,也可以像个成年人那样理智地处理,而不是像小孩子那样无理取闹。
6.放弃控制局势的意图。我们可以反过来专注于控制我们对这种挑衅的应对方法。
通过冒险做一些新的事情,我们可以尝试突破自身的舒适区。我们可以选择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这样说并不是旨在攻击对方,而是在陈述事实。我们可以选择沉浸于这些事件带来的痛苦情绪,也可以选择将其抛之脑后。我们可以选择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将沉浸于这件令人痛苦的事件的能量找回来,用于更重要的事情。要怎么做,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选择。
本文整理自《生理唤醒与主观解释:情绪是如何被影响的》,作者亚伦·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