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启发日报。
今天的启发来自约翰·瑞迪的《情绪:为什么情绪比认知更重要》。
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感恩能帮助我们克服利己的诱惑;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将感恩作为一个小小的支点,撑起与那位对我们获得长远成功来说至关重要的特殊人物——未来的自己——的合作关系。本质上而言,牺牲即刻满足感以助未来的自己一臂之力,就是坚毅及其相关特质的全部意义所在。
人们心怀感恩时,更愿意花心思帮助他人,即使这次帮助需要人们做一些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事,而这就是合作的精髓。
感恩还直接影响了持久力的强弱。推动人们更努力地完成任务靠的绝不只是曾经蒙受恩惠,而与人们对这份恩惠抱有的感恩程度多少有关;越发自内心地感恩,人们在任务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
在“付出者VS获取者”的对比中,几乎在所有可以想到的成功衡量模型中,付出者长久来看都是站在顶端的人。无条件地付出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受气包。但抛开反常情况来看,慷慨解囊必然能帮助你在日后受到重视,并且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感恩最大的益处之一,就是它能以最快速、最便捷的路径向你灌输给予的想法——不需要依赖意志力,也不受动机性自私理论的鼓吹影响。如此一来,感恩让我们的心理与行为完全集中在未来的事情上。
人们在处理“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之间的关系时,最常用的方法便是依靠理智和意志力。但这种方法并不总是那么有效。
仅仅心情愉悦并不能让人们更有耐心,能够转移人们对渴望的事物的注意力的任何常见情绪也不能让人们更有耐心。唯一起作用的是感恩情绪所属的那一类情绪的某种特定因素,它能够专注于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感恩与其他认知技巧不同,它的出现无须太多努力。经常怀有感恩之情的人,在买东西的时候没那么物质主义,冲动消费的情形更少,更少依赖于高额消费来获取愉悦。对那些经常心怀感恩的人来说,幸福来自对长期目标的追求,而非来自奢侈品。
人们越常怀有感恩之心,炎症的表征就越少,表现出的焦虑与抑郁程度更低,也更乐观。日间感受到更多的感恩之情,有助于人们在夜间睡得更安稳、睡眠更有质量。
利用感恩情绪来加强自控力会越来越容易。
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培养感恩之心。培养感恩之心的所有策略有着共同的本质,那便是关注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帮助的形式(比如经济上、社会上、身体上、信息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的付出、支持和善意要心存感恩。
重视自己得到的幸福。这个方法能让你意识到他人为你做的事情,唤起内心的感恩之情。然而在细数我们的幸福时,关注小事也许比关注大事更重要。如果我们每天只想着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么再大的善举都会失去对我们情绪的影响力。
当我们回想那些更小且发生频率更高的事情时,比如来自朋友或同事的小小帮助,其效果一点儿也不逊色。让这种策略成为习惯做法的简便方法,就是坚持记录感恩日志——每周记录两到三次,不要只是回忆自己感恩的事情,而要将它们记录下来。写作的行为可以让记忆更深刻、更生动,还会让我们随时沉浸在这些文字带来的情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