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多数人做事的方法,都只是希望将效率提升10%、20%……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否在每日、每周的日常生活提升中能够将效率提升500%,甚至更高呢?
本文整理自《跨越不可能》,作者是史蒂芬·科特勒。
每日事项
- 90-120分钟不间断的注意力集中
把这些时间花在你最重要的任务上,即那些会带来最大胜利、一旦完成就会觉得这一天没有白费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施压,确保自己脱离舒适圈,始终停留在挑战与技能的最佳平衡点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己的不断施压、对技能习得的不断施压会形成惊人的毅力,更棒的是,你会养成“勇猛精进”的习惯。
- 花5分钟进行注意力管理
在工作日结束时进行,以此为第二天不受干扰的专注时段做准备。隔绝那些经常打断你注意力的事物:短信、提醒、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手机铃声或其他类似的事物。
- 花5分钟列出明确的目标清单
记住,任务排列顺序是,最艰难的(和最有价值的)任务在前,最简单的任务在后。此外,不要只列“工作任务”,把你每天想做的事情都写在清单上,包括锻炼和积极恢复(比如“去健身房”“洗个热水澡”“20分钟的专注练习”之类的活动)。
最后,一定要检查清单上的所有项目,确保无遗漏。列在清单上的事项必须在当天完成,这是一条绝不能违背的规则。唯一例外的是,如果你没有进入挑战与技能的最佳平衡状态,而待解决任务又过于艰难,就可以把任务拆解为几个子任务,当天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然后把剩下的任务列入第二天的清单。
- 每天花5分钟进行感恩练习。
- 花20分钟用来放松或冥想,也可以各用20分钟
20分钟似乎是成效显现所需的最短时间,当然你可以投入更长时间。
- 花20分钟激活模式识别系统(阅读非本专业读物)。
记住,阅读的投资回报率告诉我们,书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想掌握一项技能,而不是学习新的知识,也可以参照80/20法则,将这20分钟花在掌握某项技能上。当然,20分钟只是一种估算,实际目标是至少要读20页左右含金量较高的书。
- 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
每周事项
- 每周1-2次,每次投入2-6个小时:从事心流强度最高的活动(滑雪、跳舞、唱歌等)。
由于肩负的担子日益沉重,日程安排越来越满,我们往往会把这些活动从生活中剔除。但是,心流体验越多,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这是一种专注技能。
因此,在某些“无意义”但一定会产生心流体验的活动上多“浪费”一些时间,有助于在那些不太容易产生心流体验的活动中将心流体验放大到极致。
- 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定期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逼自己坚持下去。同样,让自己保持在挑战与技能的平衡点上。在脱离舒适区的情况下,运动是一种既能训练毅力、又能重置神经系统的绝佳方法。
此外,鉴于运动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方式,你需要选择具有认知挑战性质的运动——也就是说,要在户外的小路上跑步(大脑必须执行路线确定和空间绘图等任务),而不是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
- 每周3次,每次20-40分钟:积极恢复(桑拿、按摩、长时间的正念练习、轻度瑜伽等活动)。
- 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针对你的弱点进行训练,或者在状态最差时训练自己做到最好,或者练习冒险。
- 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为每天90-120分钟不受干扰的专注时段内产出的劳动成果寻求反馈。
- 每周120分钟:社会支持。为他人腾出时间,特别是如果你性格内向,更要关心他人。在生活中感受他人的关爱与支持,同时关爱、支持他人,这有助于我们保持平静和快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做好冲击挑战与技能平衡点的心理准备。此外,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高情商的空间。
融合练习
- 将每周3次的运动作为坚毅力的训练场。运动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它不仅是培养坚毅力的绝佳方式,还可以让你对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果在运动得筋疲力尽时还想有一些其他收获,也可以在状态最差时训练自己做到最好,以此强化坚毅力。
- 在某些积极恢复期内——例如桑拿或淋浴时——练习正念冥想,还可以同时激活模式识别系统。在激活模式识别系统时,尽量以书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因为任何其他形态材料的数据密度都无法与书相匹敌。
- 在培养激情的过程中,以探索好奇心交集作为激活模式识别系统的契机,为模式识别系统加载它所需的信息,以发现想法之间的关联。
- 将心流触发器叠加于每项活动之中。与新颖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为伴。确保你的明确目标清单上的所有条目都处于挑战与技能的最佳平衡状态。寻找一位反馈伙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练习冒险。重复以上步骤。
- 利用每周120分钟的社会支持活动训练情商,并练习使用集体心流触发器。
- 无论做何事,都要将发挥创造力和精通技能作为追求。